关于举办2021年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的通知
文章来源:2021年05月14日
各县区教育局,开发区、徐圩新区、云台山景区社会事业局,各直属学校:
根据《关于举办2021年“领航杯”江苏省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的通知》(苏教信办〔2021〕8号)要求,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化课程改革,遴选优秀作品参加省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和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决定举办2021年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人员范围
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1.基础教育组:课件、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2.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资源(以下简称“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严格按照各类作品的组成要素、作品规格和上报形式等进行报送,不符合要求的作品不予评审。
1.课件:是指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方法与评价进行设计、制作完成的应用软件。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高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使用常用文件格式。
(2)报送形式: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件1)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课件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建议同时报送软件运行录屏解说文件。
2.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和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讲授者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批注和讲解的视频。
中等职业教育组微课作品鼓励体现技能训练(包括训练模式)。
(1)制作要求: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mp4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2)报送形式: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件1)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3.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是指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工具和学生学习与认知的工具,融于教与学的过程,且教学成效明显的教学活动案例。
(1)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教学环境设施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录像:反映创新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围绕一个教学专题的多节课课堂教学片段剪辑而成的专题介绍视频。使用mp4等常用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2)报送形式: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件2)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4.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案例。包括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见习实习教学等多种类型,采用混合教学或在线教学模式。鼓励思政课、教师教育类的信息化教学案例报送。
(1)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录像: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使用mp4等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2)报送形式: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件2)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5.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是指以职业岗位活动的基础性、支撑性能力与素养培养为目标,通常选取专业课程体系中直接指向岗位能力的重点难点内容,支持混合式教学与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由微教材、视频课和资源包配套构成。
(1)要求:须提交视频课和资源包,微教材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是否建设与提交。
视频课:是指与互动软件智能链接,符合职业教育特色、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习惯的视频课。在构建方式上,可基于学习情景进行教学设计,把工匠、大师引入课堂,倡导多种角色授课模式,实现深度校企合作。每个视频课时长为5-25分钟,并提供视频课缩略图(图片比例为16:9,最小尺寸220×124,格式为.jpg)。
资源包:是指可支持该视频课的颗粒化资源总和。资源包内容与微教材、视频课有机融合,适应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明、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试题、作业、答疑材料等。
微教材:是指与“教学点”相对应、融合信息技术,通过扫描纸质教材二维码链接相关资源,有效支持VR、AR等新技术应用的新形态教材。微教材具有相对稳定、独立、完整的职业岗位能力教学特征,可满足教学需求。通过对体系化职业岗位能力“微教材”的组合,可以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2)报送形式:视频课以mp4格式上传,大小不超过800MB;资源包经命名后逐个上传,总大小不超过800MB;微教材以word格式上传。
(三)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
2.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
3.重复报送往年或相近作品,取消参加资格。
(四)作品制作
1.作者应对作品的原创性、真实性负责,非原创的部分需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品作者承担。
2.每件作品作者不超过3人,不接受以单位名义集体创作的作品。
3.每名教师限以第一作者身份报送一件作品。
三、参赛办法及作品数量
由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和市直属学校统一组织报送。各县区要积极发动辖区内教师参赛,开展赛前培训、组织作品初评工作。
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赣榆区、海州区、连云区报送作品数量原则上不超过以下名额分配数量:课件25件,微课25件,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10件,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5件、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资源5件。
开发区、景区、徐圩新区、市直属学校报送作品数量原则上不超过以下名额分配数量:课件10件,微课10件,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5件,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3件、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资源3件。
四、报送时间及要求
报送截止时间:2021年8月5日
参赛作品以移动硬盘或U盘方式报送。将参赛作品和作品汇总表(附表一)放在文件夹内并拷贝到移动硬盘或U盘,文件夹命名为:××县(区、校)多媒体参赛作品。文件夹内设二级文件夹,按项目进行分类,命名如下:“课件”“微课”等。
作品汇总表中作品按照“项目类别”升序排序,再为每件作品依次顺序添加作品编号,编号规则为:县区(直属学校)代码+序号。县区代码:东海县A、灌云县B、灌南县C、赣榆区D、海州区E、连云区F、开发区G、景区H、徐圩新区I;直属学校代码:学校的拼音简写。序号:01、02、03……99。例:东海县作品A05、新海实验中学延安校区作品xhya26。
每件作品需建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即是作品汇总表中的作品编号。作品文件夹中应有其作品和作品登记表。
参赛作品报送到市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地址:连云港市教育局217室(海州区苍格路23号),联系人:朱孔昌,联系电话:85822295。
五、奖项设置
设置个人奖项,原则上按20%、20%、30%的比例设置一、二、三等奖,比例会因打分并列等情况而调整。根据各单位组织和获奖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同时,遴选优秀作品参加省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和全国交流展示活动。
附件:
一、作品汇总表
二、作品登记表(课件、微课)
三、作品登记表(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四、组织单位作品推荐参考指标
连云港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1年5月10日